俄罗斯公开最绝密洲际弹道导弹,是在对美国发出什么信号呢?
核武器本来就不是实战用的,如果一但用了 世界就灾难啦,所以说…核武器是用来维护和平的,所以说 这个东西就不该遮遮掩掩 就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让别人知道 我这东西的厉害 你别惹我,惹急了大爷…咱们一起完犊子 谁也别想得好,所以说 核武器的威慑价值 大于使用价值,
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什么制导方式?现在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精度多高?
洲际导弹具有打击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远、突防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各主要军事强国对于洲际导弹极为看重,而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打击力量,与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核潜艇一起并称为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能力。不过,对于射程高达上万公里的洲际导弹来说,其制导系统可谓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导弹能不能精准命中可就全靠它了。目前洲际导弹最可靠最依赖的制导方式是惯性制导系统,再配合卫星定位系统和星光导航系统等,可以为洲际导弹提供极为精确的制导,保证洲际导弹即使经过上万公里也依然可以精准命中目标。现在各国主力的洲际导弹命中精度误差通常可以控制在200米的范围内。
(洲际导弹是重要的战略武器)
所谓惯性制导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其主要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到达制导目的。惯性制导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牛顿第二定律,简单来说就是首先测算得到导弹的加速度,随后再进行一次和二次积分计算,从而得出导弹的飞行速度和位置参数。在将每一瞬间得到的导弹速度和位置数据,经过飞控程序,同设定的导弹目标坐标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的偏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经飞行控制系统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使导弹始终向着目标飞去。
(惯性制导系统)
惯性制导系统主要是由测量系统、计算处理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等构成。该制导系统的核心是由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等部件组成的测量装置,其主要功能是用于获得导弹的各种运动参数。惯性制导系统的优势与劣势也是比较突出的。其优势在于其是自主式制导,仅依靠自身完成导航操作,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不过,其缺点主要集中在精度上,由于惯性制导是通过计算来控制导弹的飞行,由于每一瞬间的计算数据都是存在少量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量越来越大,误差的积累自然就就比较高了,使得导弹的误差范围比较大。例如美国的民兵3洲际导弹,其误差范围就在200米左右。不过,这样的误差对于进行战略打击的洲际导弹来说,其并不会对打击效果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一般采用惯性制导系统,现在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精度(圆概率误差)为90米。
洲际弹道导弹(ICBM)属于超远程弹道导弹,是一种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的制导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导航系统(INS)。
惯性导航系统(英文: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缩写:INS)使用计算机、运动传感器(加速计)和旋转传感器(陀螺仪),通过航迹推算来连续计算运动物体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而不需要外部参考坐标的辅助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INS)用在移动式遥控机械装置,诸如轮船,飞机,潜艇,制导导弹和航天器之类。其他用于指代惯性导航系统或相关设备的术语包括:惯性制导系统、惯性仪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许多其他变体。
惯性导航是一种独立的导航技术。惯性导航系统至少包括计算机以及包含加速计,陀螺仪或其他运动感应设备的平台或模块。最初,从外界(操作人员及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等)给惯性导航系统提供初始位置及速度,然后惯性导航系统通过对运动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整合计算,不断更新当前位置及速度。 INS的优势在于初始化后,无需外部参照就可确定当前位置、方向及速度。
惯性导航系统可以检测其地理位置变化(如向东或向西的运动),速度变化(速度大小或方向)以及方向变化(绕各个轴的旋转)。由于它具有不需要外部参考(初始化后)的特点,因此它不受外界的干扰或欺骗。
惯性导航系统最初是为火箭开发的。美国火箭先驱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Goddard)试验了早期的陀螺系统。戈达德博士的系统引起了包括德国火箭技术发展的领先人物韦恩·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在内的当代德国先驱们的极大兴趣。随着航天器,制导导弹和商业客机的出现,该系统应用更加广泛。
美国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民兵(Minuteman)就是采用的惯性制导系统,该系统完全依靠内部加速度测量。通过将加速度数据与地球重力场以及导弹在发射时的确切位置相结合,民兵的准确性很高。它由早期生产的集成电路构建的机载数字计算机存储数据并执行必要的计算,同时还允许导弹在发射前迅速重新定向。
LGM-30G民兵III是美国现在唯一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圆概率误差(精度)
现在最先进的洲际弹道是美国的潜射弹道导弹(SLBM)UGM-133A三叉戟II(或三叉戟D5),导弹精度(圆概率误差)为90米。
▲起来落下去,谁都一个样。武器从来不走寻常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弹道正在被逐步打破。
洲际导弹使用惯性制导,主要是陀螺仪,不是秘密,然陀螺仪与陀螺仪不一样,燃料与速度不一样,飞行控制方式不一样,因此洲际导弹的性能也千差万别。
俄罗斯新造“先锋”,使用了旧有导弹,但在飞进大气层前,即开始脱离,采用滑翔式弹头的“先锋”,机动方式与制导方式,变得十分诡异。一是速度高,达到了27倍音速;二是机动方式神秘,可以临近目标做超机动,现有反导技术根本拦不住。“先锋”特立独行,那是因为旧有的制导方式,保证不了被拦截,而加装了滑翔式弹头以后,开始变得不一样,正式打破了旧有制导方式的窠臼。
现在再来看惯性制导,似乎已走到尽头,能保证落点在百米以内,再向前走,变得非常不容易。
在火箭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惯性制导技术,与洲际导弹相互促进,至今天,可以取得了相当的进步。洲际导弹从开始的概略瞄准,即在陀螺仪一条道上跑到黑,有的只是改进控制和燃料等,俄罗斯首开高超音速弹头方式,其缘于在高超音速武器上取得的进步,其他四个还是旧有的惯性制导。
它的好处不少,首先一点已应用得非常成熟,二是不怕被电磁干扰,武器最大的王道,简单即实用。然而世间的事,总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平衡,永远没有墨守陈规的说法,一旦有了某种先进技术,总是最早使用于武器,有“先锋”可证。
俄乌对峙再升级,俄罗斯试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怎么看?
俄罗斯试射州际弹道导弹,因为这款导弹就是属远程导弹并且杀伤力很強的导弹,分明就是争对西方的美国大国的硬警告!无论美俄开战,还是美中开战,也可以说美帝国侵略者完全没有那个胆敢跑到中、俄大国的家门口开战,尤其是中国的火箭炮可以说一波打击就便可将美驻日军事基地全面毀灭!
洲际弹道导弹是俄罗斯建立的核威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俄罗斯敢于和美国抗衡的一个最有底气的武器装备之一。俄罗斯在常规武器装备上逐渐与美国拉开了差距,特别是空军和海军装备等,目前美国已经批量装备F-35闪电II战斗机,而俄罗斯还在研制苏-57,至今仍然没有装备俄罗斯空军。
另外在海军装备上与美国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美国海军拥有11艘航空母舰,而俄罗斯海军只有一艘停了2年还没有开动的航空母舰,最近还被一艘浮动船坞砸了甲板,当然船坞后来沉没了。俄罗斯海军在苏联解体之后就没有增加大型水面舰艇,而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潜艇最近才具备作战能力,之前的潜射导弹发射一直不顺利。
俄罗斯这次准备试射S-28撒旦2洲际导弹是一系列的动作之一,实际上在12月10日的时候俄罗斯已经派遣了2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前往南美的委内瑞拉进行部署行动,而这个显然是要给美国施压。另外俄罗斯还在克里米亚增加部署了S400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都是在刻赤海峡冲突之后做出的调整。
俄罗斯试图通过试射射程达到14000千米的洲际弹道导弹来显示俄罗斯的作战能力,这是俄罗斯通过刻赤海峡冲突表现了自己在黑海的强硬的一个姿态后的进一步的行动,也是对美国四处打压俄罗斯的一个反应。
这个才是真正的威慑!俄罗斯用实际行动强硬地表达了拒绝美国和北约企图介入俄乌危机的行为。因为俄罗斯认为,俄乌危机的挑起者是乌克兰波罗申科政府,其目的在为大选造势而不惜挑衅俄罗斯,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乌克兰坐下来谈判,满足一些俄罗斯方面的要求,俄罗斯也不是非要进行军事打击不可,否则,阵仗已经摆好,箭已上弦刀已出鞘,全面打击将成为可能。
俄罗斯试射导弹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和不可预见的战争,乌克兰发射导弹就是为了向俄以及各方展示战争的决心,擦枪走火很正常,小规模交火也可能有,但是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一个不想生战,一个是不敢开战!除非有外因介入
RS-28萨尔马特是俄罗斯近几年研制成功一款最新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在2016年试射成功后至今未曾露面。
该型导弹真实地反应了俄罗斯核武库的现状,即,俄罗斯核武库虽然庞大,但现役装备大部分已经陈旧急需更新换代,然而国力有限的俄罗斯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于是就研制出了这款技术并不先进但威力巨大的洲际弹道导弹。液体燃料推进技术的缺点很明显,从加注燃料到发射反应时间慢,不利于机动和快速反应,生存能力相对较弱。
俄罗斯此时宣布准备试射该型导弹,并不是个好主意,反而让美国和北约看清它的虚弱。但是普京手上除了核武器之外,再也拿不出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好牌了。
可想而知,俄乌对峙的形势正在暗流涌动,我们平常百姓只看到两国加大军力部署,看到乌克兰正在一步步走在更强硬的道路上,我们还无法知道背后的较量。但从俄罗斯这个举动至少可以猜到,目前躲藏在乌克兰背后的势力对俄罗斯的紧逼已经形成空前的压力,逼迫俄罗斯不得不拿出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来隔空喊话,这是破釜沉舟的信号。
波罗申科敢于大张旗鼓一再主动挑战俄罗斯,明显是一种政治赌博,他已经把所有赌注压在了美国和北约一边。
赌赢了,他不但能顺利连任,而且有可能在欧洲版图上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他也会成为哥萨克式的英雄,成为乌克兰的普京。
赌输了,乌克兰的状况不见得会比现在更糟糕,如果不幸遭到俄罗斯直接打击,最多就是丢掉顿涅斯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州,反正不赌也是夺不回来的。波罗申科正是抱着这种进一步可能损人利己,退一步可能损人不利己的自私想法决心与俄罗斯赌下去。
对于普京来说,囊中实在羞涩,当年雄心勃勃立下的誓言几成空话,二十年已经临近,还能“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我的看法是俄罗斯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可能性并不大,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是一种威胁的口气。
据今天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发表谈话,说乌克兰有向克里米亚进攻的动向,如乌真的有所动作,俄罗斯将与以回应,但俄罗斯并不向乌克兰宣战,乌克兰的意图是想和俄罗斯正面对绝,向西方表示俄罗斯在欺负乌克兰,好让西方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我们不上这个当,原话我没有记全,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从俄罗斯的表态上可以看出,俄罗斯不想把事态扩大,然后看北约和美国的反应。
从俄罗斯对目前乌俄对峙事件上,俄罗斯把握的尺度很有分寸。扬言要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有多重意思,一是针对目前乌俄冲突,向美国和北约表示威慑,让西方对乌俄冲突事件保持距离,否则俄罗斯要孤注一掷了,二是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三是加大对美国及其以外北约成员国的心里压力。
试射洲际导弹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只是几率很小,因为现在的时机并不具备一定得玩恨的。从美国和北约对乌俄对峙事件的态度微妙程度上可以看出,北约成员国内部对俄罗斯的态度非常矛盾,美国对北约其他成员国的话语权,由于特朗普的胡搞已经大大的减弱了。北约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跟俄罗斯直面相对的信心,普京是一个聪明的人,他能不看出这个趋势吗?
所以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已经没有太大的担心了,还有必要大动干戈吗?
美军自称有款“万能导弹”,你觉得能拦下俄罗斯洲际导弹吗?
这是一场用生命和国度作赌注的赌局,
这里没有赢家,而最受伤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人类),最终承载后果的是我们的母亲(地球),试想一下,一场核大战之后,也许最后一个美国人和最后一个俄国人,会成为一家人。但愿这只是一个让我们心痛的假设。永远,永远……
只是假设!
谢谢邀请,美军自称有款“万能导弹”,能拦下俄罗斯洲际导弹吗?
我个人觉得美国在吹牛,反正吹牛也不纳税,随便吹呗。也不耗费体力,还能吓唬人。
美国的万能导弹,名字叫做SM-6,首先说一下SM-6的拦截过程,在对来袭的导弹识别之后进行扫描最后锁定并攻击在射程内的敌对目标!也就是在中段才可以实行拦截,如果洲际导弹在高段,SM-6也就没有用了。
其实仔细分析,美国的吹嘘无非就是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想当初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的时候吹嘘自己的导弹百分之百有效,在战争结束后,才发现是个骗局,是为了吓唬萨达姆。美国的宣传工作做得好,能在吹牛上赢得实际战场得不到的胜利,还能减少伤亡,美国重视舆论作用的表现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俄罗斯的洲际导弹分弹头比较多,分弹头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拦截,而在历史上总是矛大于盾的。就是现在也是如此,现在的战争不是比谁的防卫高,而是比伤亡,只要自己的伤亡人数少于对方,战争往往就赢了。美国现在的说法无非就是告诉世界,谁也不能打败美国,事实上并非如此。
这个所谓的万能导弹应该指的是标准6防空导弹,都说是万能弹,那就应该防不了洲际弹道导弹。标准6防空导弹的射程为400公里,射高在30公里,只能对大气层目标有较大的打击效果,弹道导弹应该是不可能拦截的。而且美军根本没有指望标准6防空导弹能够拦截弹道导弹,这种任务都交给了标准3去干,标准6防空导弹的定位就是防空和多用途。那么什么是多用途,就是反舰打击。
这和标准6防空导弹采用的高抛弹道有关,在上升段之后可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然后在预警机数据支持下可对水面目标进行打击,高抛弹道可快速俯冲攻击,速度在3倍音速以上。因此标准6防空导弹的反舰打击也是可以的,就是战斗部有点小,不过3倍音速的打击速度基本上也可以弥补战斗部小的问题。一旦命中目标,至少可以造成上层建筑被部分摧毁,如果是雷达被打坏,那也迫使其退出战斗。
标准6防空导弹的定位就是多用途,大气层内防空基本都可以拿下,甚至有可能是末段反弹道导弹也可以,其擅长的是对付空中目标、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等。尤其是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是美军开发标准6防空导弹的原因,因为反舰导弹对美军的威胁是非常之大的。
俄罗斯的洲际弹道导弹则有标准3导弹去拦截,各自有各自的分工,标准3导弹单发价格达到2000万美元,算是相当昂贵的,毕竟这是拦截弹道导弹的玩意,至少可对付中程弹道导弹。
美国所说的“万能导弹”,应该不是指导弹性能,而是指操作系统,一种海陆空天都能共用的操作系统,类似于苹果iOS操作系统,只要装上导弹,就能打所有海陆空天目标。
说明美国导弹发展开始走数字化,通用化标准,领先世界各国的标准。
俄罗斯的州际导弹是最后的杀手锏,不到生死存亡时不用,所有数据都保密,所以无法评价美国“万能导弹”能否打下。
可美国吹嘘的“万能导弹”,如果能做到资源共享,发现所有俄罗斯导弹,就可以发挥“万能导弹”的优势,分层次将俄罗斯导弹打下。
为什么说俄罗斯核弹萨尔马特只需一枚,北约30国集体沉默?
这就是核武器的战略威慑作用,俄罗斯的萨尔马特导弹可以以超过十倍的意速飞行,而在末端的飞行速度可超过二十马赫,它可以轻松蔽开任何反导系统,而萨尔马特可携带三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欧洲无论哪个国家,只要一枚这梓的核弹,国家基本上就报销了。因此欧洲一些国家听到俄罗斯的声音都哑了。
美国引以为傲的“民兵3”洲际导弹,真的能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吗?
根本威胁不了俄罗斯,俄不是没有那东西,米比起俄更缺少北极熊勇气和精神,再说了,米全屏军事强大,没了这个它啥也不是。再说了,如果俄经济允许可以多弄核潜艇和大飞机比它米航母舰队管用多了,开着携带大量核蛋的大飞机核潜艇到米上空转悠,咋的?它还有本事打下来不成?得寸进尺总有挨揍的一天。
威胁是肯定有的,毕竟民兵3也是核武器,具有超过一万公里的射程,美国对于民兵3战略弹道导弹的评论是,一是用来消灭敌人,二是吸引对手的战略弹道导弹。这话听着有点没有底气,其实,美国还真不拿民兵3当宝贝,更谈不上引以为傲,没什么可骄傲的,也骄傲不起来,为什么呢?我们慢慢说。
民兵3是美国陆基战略弹道导弹,服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后进行了多次改进,主要是替换发动机,制导系统,就性能而言,民兵3战略弹道导弹性能是一流的,发射的成功率很高,而且精度好,圆周误差约150米,这对于战略弹道导弹来说想当不错了,另外,就是分导弹头能力,民兵3可以携带3枚核弹头,这个并不突出,和美国的潜射弹道导弹“三叉戟”有差别。不过,民兵3就性能而言是比俄罗斯的战略弹道导弹有性能可靠性方面的优势。需要说明白,战略导弹的性能优势并不是具有绝对性意义的,只要能够打击目标就足够了,毕竟现在弹道导弹的拦截依然是处于吓唬人的水平,基本上是很难拦截。
民兵3战略弹道导弹只所以美国视它为鸡肋,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美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基战略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略威慑作用更强,主要就是难于被探测,这是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比民兵3具有更大价值的原因。二是美国的核武器使用原则在调整,美国已经开始部署变当量战术核武器,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并且计划研发新的W93核弹头替代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上的W88核弹头。美国的核武器就是来用的,不过,俄罗斯等国家也具备核威慑战略,这是阻止美国核武器使用的力量所在,因此,美国觉得花钱养着民兵3有点浪费了,所以,它对民兵3并不器重。三是民兵3是固定发射机井备战方式,而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是机动部署了,公路、铁路等,民兵3除了首先使用有实力威慑作用,做为核反击意义不大了,会被摧毁,毕竟这么多年,俄罗斯是清楚民兵3的发射井口在哪里的。美俄两国曾经根据《开放天空条约》相互看看,其实,俄罗斯也保留发射井,就是让给其它人看的。不过,俄罗斯拥有陆基机动部署的核武器,美国可是没有,除了陆基发射井,没有机动部署的核战略弹道导弹,这也是美国把民兵3看做鸡肋的原因。
美国现在的战略是重视海基战略弹道导弹的作用,同时,把核武器使用门槛降低,它研发变当量战术核武器,尽量当量小,核爆炸特征小,美国的所有武器就是为使用而研发,核武器无法使用,只起到威慑作用让美国很不适应,于是它准备突破这个门槛,当然,美国未必是敢对有核国家使用。民兵3战略弹道导弹本身技术不错,只不过是由于采用发射井发射,生存能力值得怀疑。还有一点,如果使用发射井对于反导而言更容易技术突破,远比机动部署的陆基战略弹道导弹的拦截容易的多,正如美国自嘲的那样,民兵3吸引了对手的战略弹道导弹,早就瞄着了。
对于俄罗斯而言,如果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都能像民兵3这样采取陆基发射井部署就好了。问题是美国是不会这么做的,试想一下,如果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只有民兵3,并且是发射井发射,谁还会怕它?虽然发射井可以抵御核武器打击,但是,新型核弹头想摧毁,或者是让民兵3无法发射难吗?所以,真正具有战略威慑作用的是美国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也是为民兵3保持战略威慑作用而考虑的。至于威胁,美国自己说的很明白了,一个是消灭对手,前提是民兵3先下手为强,一个是吸引对手的战略弹道导弹,如果民兵3后下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这也是美国对民兵3的态度很复杂的原因。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早都把俄罗斯当做美国的战略对手了,尤其是在核武器方面进行着较量,双方本来有多个条约和协议来约束核武器的,但是随着美国不断退群,这种约束力明显是下降了,有可能把世界推向新的核战争边缘的可能,引来一系列复杂和危险的局面。
而美国的民兵3洲际导弹是美国唯一的路基核威慑力量,是美国三位一体打击能力重要一环,其射程从9800-13000千米之间,其中最新型号的民兵III约550枚,早在1975年完成部署,服役期超过了40年了,目前仍有超过400枚在部署中,可搭载1-3个核弹头,精度在120米左右,按照当今世界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实力,仍然可以排到前三甲,所以虽然老,但是作为世界军事最强国家,美国民兵3的威慑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反观俄罗斯其陆基核武器仍然在研制新的威慑,最近出风头的当属俄罗斯的萨尔玛特重型陆基核武器了,宣城射程18000千米,是世界可以打的最远的导弹了,可携带10个重型核弹头,轻型核弹头数量约15个,也灵活搭配使用,威慑力强大,从性能来说比美国的民兵3强上不少的,相对威慑力更大。但是核武器这个东西,具有毁灭性的东西,只有有能力发射到对方领土就足够了,威慑力就一直在,所以大家对核导弹的精度真的不是很在意,主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就行,因此民兵3对俄罗斯肯定有威胁的,但是相较于美国的海基核力量就弱了很多。
因为美国是以海基核力量为中心的,采用清一色的核潜艇发射核导弹,具备更高的生存能力和隐蔽性,可以在本土遭受核打击后二次核反击。美国最近更是频发试射民兵3导弹,也充分说了美国要进行新一轮的陆基核弹的开发造势,一方面也对自己潜在的对手示威的效果。所以美俄两种这种战略层面的较量不会停歇,世界和平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民兵3”有威胁吗?
从其技术特点,性能参数等方面来着,的确是有威胁!其最大射程13000km,战斗部1030kg,可装备3枚核弹头。
其部署于美国境内,以陆基发射井进行点火发射,其作战亦可覆盖俄罗斯,由此可见,对俄罗斯有威胁!
但我们要知道,有技术装备只能是具有威胁的可能性,敢于使用才是真实具有威胁!
纵观世界,从上世纪,只有美国在二战时对日本进行过核武攻击,自此后,无国家敢冒天下之不韪,对任何国家采用洲际导弹核武器进攻攻击。
再以战斗民族以牙还牙的性格来看,以世界发展格局政治层面上来看,美国的“民兵3”对俄罗斯的威胁为零。
俄罗斯洲际导弹工厂起火,可能对航天事业发展有何影响?
时间:4月26日。
地点: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境地区。
单位:俄罗斯重要的火箭与弹道导弹生产基地、大型军工厂——“497”诺亚克斯机械制造厂,该工厂的产品包括最新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蓝天潜射弹道导弹,以及“质子”运载火箭和“天顶”运载火箭的助推器模块。
火灾事故概况:这次火灾是由一间冰箱仓库的爆炸引起的,爆炸的原因是工人操作不当,没有迹象表明遭受到人为破坏与袭击,该仓囤积了约5000台冰箱。截止目前,过火面积达到24,000平方米,厂房倒塌面积达2500平方米。“497”负责人称,大火并未威胁到距离火灾仓库大约一公里的导弹厂房。
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境地区
毫无疑问,这次火灾将给“497”厂乃至俄罗斯的航天工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497”厂与当地政府都宣称大火不会造成太大损失,这符合他们一向报喜不报忧的作风。掐指一算就知道,24,000平方米的过火面积大大超过了5000台冰箱的存储空间。去年10月,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舰遭遇了浮坞沉没并被砸伤的事故,也是宣称没有大问题,一两周内航母就能修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库舰还未找到合适的船坞,维修工作进展缓慢。同样,要想恢复导弹工厂的正常生产秩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近一段时间,有关俄罗斯军事装备的负面新闻不断,库舰砸伤、买给印度的航母也发生的火灾,这次是号称俄罗斯安全的基石,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弹道导弹工厂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故,并不是简单的巧合与偶然。著名的“海恩法则”这要描述: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征候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军事核心装备、关键岗位背后隐藏的装备老旧、管理松散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已经积累到一个临界点,随时都会爆发,发生重大事故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归根结底还是缺钱闹的,不到500亿美元的军费与逐步减少的海外军贸订单,已经不足以支撑俄罗斯庞大的军工产业链。这次失火的仓库竟然存储了5000台冰箱,导弹工厂加入民用租赁行业,用导弹仓库储存民用物资,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可见“497”厂的收支窘迫。红龙还关注到另外一个新闻,俄罗斯海军与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宣布,将于2021年,拆解一批军用舰艇,包括667BDR型战略核潜艇3艘、671型攻击型核潜艇1艘和俄罗斯海军1144型重型导弹巡洋舰2艘。现实很骨感,没有钱进行技术升级,即使升级后也没有钱维持,这么好的东西只能拆了当废铜烂铁卖。
航母、火箭、导弹等国之大器连续发生问题,明面上的损失很大,对军工参与乃至俄罗斯军队的士气打击更大。在西方的持续经济制裁之下,俄罗斯军事能力与影响力将进一步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