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不喜欢婆婆送孙子上学怎么办?
儿媳妇不喜欢婆婆送孙子上学,这个问题很简单,儿媳妇自己送孩子去上学,婆婆年龄也大了,也没有义务送孙子上学了,你们也要给婆婆做好工作,劝她和老姐妹该玩就玩,想出去旅游就到处走走,带孙子送孙子上学这是儿子儿媳妇的责任和义务,婆婆养大儿子已经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应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雨雪天送孙子上学文案?
在雨雪天气中,送孙子上学是一项既温暖又安全的任务。可以为他准备一把雨伞,确保他在雨中不会淋湿。也可以为他准备一些保暖的衣物,如帽子、手套和围巾,确保他在寒冷的天气中不会感到不适。
还可以鼓励他走路时注意安全,提醒他要注意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爱和关心,让他感到被重视和呵护。
为孙子上学过的户还能要回来吗?
为孙子上学过户的房子能否要回来主要取决于房屋是否已经完成过户登记。
如果房子已经完成过户登记到儿子名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的权属以登记为准。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上讲,该房子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儿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想要回房子并非易事,需要儿子自愿去不动产登记机关办理过户登记回父母名下,或者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但这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较高的成本。
如果父母与儿子虽然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尚未完成过户登记,那么房子的所有权在法律上仍未发生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与儿子协商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并解除合同,父母就无需再将房子过户到儿子名下,从而保留了要回房子的可能性
一些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们替孙子、孙女背着很重的大书包送孩子上学,你们有什么看法?
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现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书包很沉,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背书包,都非常困难。很多孩子上学就像出门旅行一样,拉着行李箱。二是交通状况令人堪忧。长辈害怕孩子在上学放学路上出现意外。爷爷奶奶接送也是起到保护作用。三是孩子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来接送。
在孩子没上小学之前,老记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老记觉得自己太片面了。
很多事情,旁观者和当局者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孩子上学不自己背书包这件事。
刚开始当爹的时候,老记每看到小学生又蹦又跳地在前面疯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背着书包在后面紧追的场面时,就会觉得这孩子太不懂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太过娇纵!——上战场的士兵连枪都要别人背,还怎么打仗?
终于有一天,老记的孩子也跨进了小学的大门。
当拎着孩子的小书包,从刚报道的小学校园走出来的时候,那个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着意要当一个理智型、科学型、绝不娇纵孩子型的现代化老爹的老记,有点发蒙了——具初步估计,这个小书包的重量,不低于10斤。
第二天,当把10来斤的书包硬挂在孩子瘦弱的肩膀上时,老记的心里有点犹豫了,有点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了。而当孩子放学,背着小书包吃力地在校门口出现时,老记已经有了上去帮他“背枪”的想法了。最终,一周之后,“枪”顺利背到了老记的肩上。
现在孩子书包的重量,真是远超没经历者的想象。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柔弱的脊柱,不太能受得了长时间超重量的压迫。如果家长有能力,最好能够帮帮忙——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不是非得和那个超重的书包较量。等孩子上了三四年级、身体力量长起来之后,再将书包交还给他不迟。
我不赞同老人们替孙子孙女背书包!
1.应该让他们从小就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有依赖性,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如果书包实在太重,可以分成两个书包,老人可以帮孩子背一个就可以了。
3.不管是书包还是伞具还是玩具老人都不要替孩子拿,让他们从小学会独立自主的个性。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每天放学时都会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校门口接孙子放学,从孙子的肩膀上取下书包,再把书包背在自己的背上,孩子则若无其事地跟爷爷奶奶走回家。
看着老人和他孙子慢慢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难道这就是爱吗?这就是教育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学生在家中受宠的爱有多深。我猜想这学生从幼儿园到现在上学放学自个都没背过书包。因为每天上下学都有"保姆"替他代劳,他真是个"幸福的孩子"。
其实,这些爷爷奶奶的行为不是关爱,是溺爱。长此以往,孩子们反倒认为爷爷奶奶为他们背书包是天经地义的,并不能体味那是爷爷奶奶的一种牺牲一种奉献。
爷爷奶奶接送孩子是有必要的,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毕竟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有必要替他们背书包吗?既然是学生,就具备了背书包的能力。尽管如今小学生的书包有点沉,有点不堪重负,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成长中应当承担的。
爷爷奶奶们应当换换脑筋,接受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再说背背书包不算什么太苦的事情,这点小苦他们该吃,他们也能吃。家长们不必越俎代庖。
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哪怕只是背书包这件小事。至少让孩子知道,背书包是他的职责,里面装的全是他上学所需的用品。做家长的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才会成长,不会一直依赖于他人。
小孩素质教育,减负讲了多少年了,压在小孩身上的负担不减反增。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是很多家长的期限,也相应的这期望也转嫁到小孩身上,爷爷奶奶自然不甘落后。这种情况在社会压力的高压下,不会有多大改善。
第一,过分溺爱的后果,使孩子变得懒惰无能。
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溺爱,太害怕孩子吃苦受委屈,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成为温室里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而且现在好一部分学生的书包是拉杆式的,即使很重,并不需要很大力气。这期期末考试之前,有一位初二三班的男生,爷爷溺爱孙子,达到无以复加淋漓尽致的地步,爷爷和他孩子的他说:只要你敢让孩子做家务,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这样保护下,这个初二男孩非常懒,很无能,以致于期末考试都不参加,怕做作业,怕背诵,怕吃苦。
第二,孩子终会长大,家长不可能保护他一辈子。
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背书包这种小事,吃饭,穿衣服的小事情,尽量让孩子学习自己完成,将来孩子才能更好独立生活。我们家在农村,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有个同姓家门,在镇上开馆子,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在我们家族中算是可以,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小时候每天买好早餐,还给孩子送到嘴边。以致于现在30多岁了,父母还要买早餐,没有结婚,没有工作,稍有不满还要和父母大吵大闹,这就是家长过分保护的恶果。
第三,孩子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必不可少,这可能成为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农村孩子,我几岁开始慢慢参加劳动,下田割谷子,到地里掰玉米,手臂经常是火辣辣的伤痕,晚上洗澡时候,香皂水一上,那感觉很痛,就像伤口上撒盐一样,甚至不敢用香皂。觉得很苦很痛,不想下地干货,但是身在农村,怎么能不干活。后来,读书的时候,反而觉得这些经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遇到困难挫折,就想到那样的苦都吃过,还怕啥,而且读书非常用功,迫切地想改变命运,包括后来高考失利,一个人还是坚强挺过来了。
谢谢邀请,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家长和孩子角度分开来看。
第一,从家长角度看。家长们会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得到照顾。接孩子的是爷爷奶奶,如果不给孩子背书包,儿子儿媳会不会说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综合之下,几乎爷爷奶奶基本上会主动要求给孩子背书包。
第二,从孩子角度看。哪怕刚刚上一年级,也意味着孩子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公斤以内的重量并不会影响孩子的长高。反而有助于孩子的责任感。
个人觉得,应该要孩子自己背书包,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长大以后更加孝顺长辈。
以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要延伸到爷爷奶奶一辈了。
个人感觉吧,这是一个教育问题。一个沉重的书包,背负着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
是不是该爷爷全部背着呢?我想最好是分摊。也许孩子小,背不动那么多,但孩子自己的书包不能不背,起码得背一部分 ,老人拿一部分。如果孩子大了,那就应该自己全部背着,自己承担责任。
从小培养分担和承担自己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大人绝不能全包全揽。否则以后培养出来的就是甩手掌柜,是一个冷眼旁观的小皇帝,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什么事都是大人做好了 ,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得帮他弄好。没有责任心,体验不到辛苦,体验不到生活的艰辛。看着别人怎么忙着都不管 ,自己都袖手旁观。长此以往会慢慢养成坏习惯 ,这样遗害无穷。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长久以往会培养成孩子的懒惰。现在都是一胞胎或者两胞胎,很多事情父母都代办了,用不着他们动手。也许是大人们怕他们累着了,委屈他们了。但这其实也不对呀,久而久之不就把他们培养成大懒虫了吗?
背书包,看是一件很小的事 ,但是也要把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融入其中。
爷爷残疾,有残疾证,孙子上学有补贴吗?
谢头条邀请,应该说,没有,你爷爷残疾是你爷爷本人的事,跟您一点关系没有,就是有补贴只能你爷爷享受,因为您不是残疾人,懂吗,除非你父母都是残疾人,你才能享受补贴,否则一分也没有,靠自己努力吧,不要去想什么补贴了,自已挣钱花得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