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中药名是有特殊意义的?
有一个很有名的药,叫做益母草。传说一个猎户到深山打猎,看到一只猛虎,在一片茂密的草坪刨啊刨,猎人用弓弩瞄准了它,以老虎的机警也发现了危险的存在,但还是不跑不躲不攻击,一心刨着草,一会儿叼着一些草跑走了,一会儿又回来,往返数次,老虎数次往猎人的方向看看,但都是专心做自己的事情,猎人很奇怪,当老虎再次回来的时候,猎人决定跟着看个究竟。猎人尾随老虎来到虎洞看到一只健壮母虎在喂着小虎,看样子像是刚刚分娩不久,猎人想着这是什么草可以让母虎如此健康。洞里的草看不清,猎人想着自己的老母亲在家卧床很久了,又不知道什么病,有请不起医生,可能老虎找的草可以治病,猎人就沿着来路观察有没有什么老虎遗漏的东西,。这时猎人看到一撮老虎落下的草,就按照这种草的样子采回家一些给老母亲煮了服用,没想到第二天老母亲的精神好多了,猎人大喜,又到原地连续几天采回,经过一段时间老母亲康福了。后来这件事被一个中医知道了,经过多次试验后,给这种草起了一个名字叫益母草。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中药材名字被发现、使用它的医师起了或高雅、或通俗、或直白、或内涵的名字,听起来就像一个个带性格的人,仿佛能从名字里读出他的性格和故事。
比如这个霸气的名字“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有活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的功能),谁听到了是不是印象都非常深刻。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说是王莽末年,王郎起兵,追杀刘秀,来到药王邳彤的家乡。叛军要吃要要喝,还要老百姓腾出房子给他们住。老百姓知道他们是祸乱天下的奸贼,就不搭他们的茬,躲进了青纱帐。叛军无奈,只得灰溜溜的离开了这个村庄。邳彤在家乡发现这种药材时,想起这段历史,就给那草药起了个名字叫“王不留行”,意即这个村子不留王郎食宿。
又如有一种常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的药草就叫“徐长卿”,这明明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好吗?这又有什么故事呢?传说是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不幸被蛇咬伤,“龙”被蛇欺,心里很是不爽,当即下旨,谁说了“蛇”字,定惩不饶。丞相魏征请来了民间名医徐长卿为李世民治伤。徐长卿采来“蛇痢草”给李世民内服外用三天后,症状就消失了。李世民龙颜大悦,召来徐才卿要大赏,当问及药材名字时,徐长卿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一旁的丞相魏征灵机一动,连忙为他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会意忙说:“禀万岁,这草药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联的病,既不知名,那就叫徐长卿吧,以免后人忘记。”皇帝金口玉言,“蛇痢草”就化名为徐长卿传开了,并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刘寄奴、夏天无、杜仲、当归、忍冬、紫苏、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中药名是不是名字很美又很有内涵?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慢慢多做了解。
感谢邀请:
以下中药名在古诗里提到过:
1、鼎中药味频加[宋] 洪适 《西江月·席上酒杯难减》
2、瘦藤谩挂瓢中药[宋] 吕胜己 《满江红·墙下松筠》
3、圃中药[宋] 陈允平 《瑞鹤仙·故庐元负郭》
4、未言乞得囊中药[宋] 陆游 《自咏绝句》 已折叠2条陆游的查询结果5、坤中药[元] 高道宽 《苏幕遮 原调误作浪淘沙,兹据律改》
6、囊中药未陈[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7、栏中药旋添[唐] 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8、葫芦中药不容窥[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四首》
9、将寻洞中药[唐] 钱起 《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
10、始信壶中药[唐] 刘驾 《别道者》
11、壶中药物梯霞诀[唐] 令狐楚 《赠毛仙翁》
12、尝嗟多病嫌中药[唐] 徐铉 《题白鹤庙》 已折叠1条徐铉的查询结果13、空有囊中药不龟[宋] 王义山 《中屠御史袖诗来访和韵以谢》
14、若为乞得壶中药[宋] 胡仲弓 《题金粟洞》
西昌市:女子被掐死出租屋,嫌犯躲进深山被民警抓获归案, 你怎么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情绪管理很重要。
不管是蓄意谋杀还是一时间杀害,过错一般都不只在于杀人凶手,大部分都在于被害者。
对于初犯来说,杀人必定会有原因,可能是被害者对凶手过度打压或者言语暴力造成的。
当人的负面情绪憋久了,导致他杀人都就差一根导火线,而此案件的导火线就是他们只吵架。
如果凶手把自己的情绪再稍微管理好一些或许就不会酿成这场大祸,其实,凶手也是不想这样的,他为什么会躲入大山,因为他心虚。
情绪管理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