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曝光两栖舰发射高能激光,在海上击落无人驾驶飞机,是炫耀吗?
这是继X37—B空天飞机后,能改变战争体系规则之一的武器。
近段时间,美国在退出军控条约道路上是越走越远,同时,各种能改变战争规则的武器也是频繁的亮相,如果说X37—B是太空战略抓手,那如今发射的高能激光无疑是战术上的新宠!
近日,美两栖舰波特兰号(LPD-27)在海上测试中,首次用高能激光击落了一架装有激光武器的无人机,美军在激光对激光的作战模式上趋于成熟,大力扭转了之前美军在激光领域落后的困境,打破了之前激光上舰的谣言,未来激光作战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在遥远。
激光武器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激光需要庞大的电能维持动能,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此次测试的150千瓦激光武器仅适用于发电能力更强的船只。
之前美军在2017年实验的庞塞号激光器当时只有30千瓦,主要是在第五舰队作战区收集数据,评估系统在作战环境中的表现,而美军伯克—3导弹驱逐舰因为没有足够的电能限制了大功率的激光上舰。
在1月份美国海军吹风会上,美国计划2021年开始为“阿里伯克”级驱逐舰率先装备高能激光和带监视功能的集成式光学炫目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拦截各类目标,防御各类先进的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群,下一步,美国海军将发展“海军舰载激光武器“系统“(SNLW5)增量2和增量3,分别用于经过和来袭的反舰导弹,装备替代“提康德罗加”巡洋舰的下一代大型水面作战舰(LSC)、以及“大型无人水面舰”(LUSV)。
在未来,美军主要水面舰艇都要增大发动机功率来增加发电量,为激光武器大规模上舰做准备。
高能激光武器和传统武器相比,在打击精度上比传统武器要强,不受风速和重力影响,也不受红外诱饵弹或电子对抗干扰,理论上可以不受弹药数量限制无限发射,
而且对于对于数量繁多且难以瞄准的无人机蜂群战术来说,无疑是最理想以及最经济的防御手段,美军表示凭借激光武器这种新的先进能力,重新定义海上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俄罗斯要研发新一代地效飞行器,两者都是能改变海战游戏规则的武器,美军继俄罗斯放出消息后,公布实验结果,无疑有针对的意味。
美军这是在向战略对手赤裸裸的炫耀!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难明我心创作)
嘿嘿嘿!当然是但是还不止,按照特朗普一贯的德行,故弄玄虚无中生有也未可知!
特朗普、那家伙……,最好别信、最多别全信。
当然美国人偷窃了中国人的技术也未可知、因为这项技术中国早就成熟了,之后一直放在工具箱呢!
美国有点虚,如同恶虎进入陌生的林地
他不清楚哪里有陷阱,哪里有猎枪瞄着
他,他忐忑不安、心情紧张而又不想退
走,他彷徨、犹豫、踟蹰充满了矛盾心
理,于是乎用咆哮来为自己壮胆!
美国的激光武器技术含量很高,但由于它的稀土锑仅仅是第三个等级,而中俄都是第七个顶级等级,所以,他们的激光武器最多是几十公里,而中国的可以达到三十万公里每秒!美国人很急火攻心,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美国的激光武器可以打飞机,但摧毁卫星无能为力!
小孩坐飞机无人陪伴该怎样办理?
最好直接带证件去售票处购票并办理无人陪伴乘机手续,儿童机票不可单独在线购票,无成人陪伴乘机手续需在售票处办理。
5周岁(含)~12周岁(不含)儿童可以办理无成人陪伴乘机,建议先在线查好航班,致电航空公司客服确认(每班有限额),需持儿童身份证或户口本至航空公司售票处购票并办理相关手续。乘机时监护人将儿童送往机场交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目的地需监护人接机。
1.无陪儿童”申请购票,必须事先在航空公司直属的售票处办理订座和购票手续,并在购票时提出特殊旅客服务申请。
2.家长们一般需要至少提前3天与航空公司柜台进行申请预订,以防止可能因超出航班限额被拒绝受理。
3.乘机当天,“无陪儿童”应由父母或监护人陪送到候机楼,在指定柜台办理乘机手续,携带本人和“无陪儿童”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详细填写《无成人陪伴儿童服务通单》和“无陪儿童”信息袋,并在儿童下机地点安排人员迎接。4.家长在办理完值机手续之后,最好在确定飞机起飞后再离开,以免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
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机是哪个?
1999年第一艘无人飞船叫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1999年11月24日,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
空客新推出的无人驾驶客机安全吗,如果出事故了怎么办?
谢谢邀请!目前面对路况复杂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已经推出,无人驾驶客机在天上飞的安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在平飞阶段无人自动驾驶技术早已成熟。如果出事故,无论是有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对乘客而言都只能听天由命了。
现在无人机炙手可热,随处可见无人机的踪影,有些小伙伴不禁异想天开,如果把无人机放大,让它大到能够载人,岂不是更妙?
这不,空中客车公司近来就在研发可载人的「无人机」,Vahana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并且最近已经完成了首次试飞。Vahana具有自动驾驶技术,完全没有飞行员来操控,虽然只飞了53秒,不到一分钟,离开地面不过5米就降落了,但飞机迷们已经坐不住了,毕竟这在之前只能存在于科幻片里的情节,已经开始步入现实了。
Vahana飞机像直升机一样可以垂直起降,但身形要小巧得多,体重不到1吨,机身小得只容纳一名乘客,而且8个小旋翼也比起直升机的大机翼要轻盈得多。
空客公司从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这款飞机,目标是让它能搭载乘客并自动飞行,还立下了从2020年开始量产的宏伟目标,雄心勃勃地希望打造一批自动驾驶的「空中出租车」,让人们未来出行真的能打「飞的」。
不过,从目前这款飞机的成果来看,也许还任重而道远啊。对于自动驾驶飞机,小伙伴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科技公元!
客机为什么不能实现全程无人驾驶?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从以下几点来回答吧:
第一呢,目前的民航客机的自动驾驶系统理论上可以完成从起飞到降落的全部过程,但是实际使用中,从飞机离开廊桥在停机坪上启动发动机、滑行、进入跑道起飞,直到爬升到预定的巡航高度之后,才会交给自动驾驶仪来飞行;在降落阶段也是如此,从离开巡航高度开始下降到滑行道廊桥,全部都是飞行员来完成。目前只有在高空巡航平飞阶段,飞行员才放手切换到自动驾驶状态,即使如此,机长可以休息,而副驾驶仍然需要持续间断性的检查仪表参数,防止出现问题。
第二点,所有的飞机制造商和民航公司、甚至包括民航管理部门都严禁民航飞机全程使用自动驾驶仪,这是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的。因为,机器也会犯错误。
举两个真实案例吧:
第一个案例,1994年西北航空公司的一架图154客机在起飞过程中,由于起飞前地勤人员将副翼和升降舵的控制电路接反,导致飞机在爬升阶段不断的转弯,根据事后黑匣子记录情况,机长要切换到人工驾驶状态,而副驾驶和随机工程师反对,最后飞机空中大迎角失速,空中解体,最后坠毁。
第二个案例,就是2009年全美航空A320客机起飞后遭遇鸟群,发动机熄火,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标准应对程序是逐个检查各个仪表,而机长却凭借个人经验第一时间就决定启动APU(辅助发动机),这一决定事后被证明是相当明智和正确,正是由于启动了APU,可以确保机长继续操控飞机安全降落在纽约哈德逊河河面上。这个事件朋友们可以观看《凯利机长》就清楚了。
这就反应出计算机系统并不是一个万全系统,尤其是面对突发情况时更是缺乏灵活性,人工介入至少是目前为止还是不可替代的。
OK,关于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需获取更多航空科技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头条号或者“老鹰航空”微信公众号。
技术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该如何指挥飞机在地面滑行或者到了排队降落的时候如何处理。
因为其他飞机都是有人驾驶,而只有一架或者几架飞机没有驾驶员。那塔台指挥员该如何指挥该架飞机何时滑行到何处,何时起飞?如果是语音控制的话,会不会存在语音问题?语音辨识率是否能满足要求?如果是电脑输入程序的话,是否会给塔台增加很大的工作量,还得专门组织学习如何输入程序。
其次,确实会存在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否能放心将上百人的生命安全交于电脑之手,没出问题还好。稍微有些问题是否会引发社会争论?火车这种直行就可以,拐弯都靠扳道工的运输工具,都还要人驾驶,飞机开这个先例行不行?再者就和上一问题一样,旅客是否会感到不安全,选择乘坐其他航班,而使无人驾驶的飞机客座率上不去?航空公司是否又会因为害怕出事,而不购买该飞机?其他技术方面其实没什么瓶颈,只要到了跑道上,那么全程都可以自动驾驶,直到降落,安全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是问题又来了,当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如何让飞机备降或者处理紧急情况。比如旅客急病要放油备降;对方机场天气不好无法降落,要去其他机场备降;突发货仓火警返航或者备降; 旅客闹事或者劫机需要处理;飞机地面长时间延误;飞机有人误打开舱门等等。有些时候需要人做出的判断更加人性化、更加合理。
空客要推出无人驾驶飞机,你敢乘坐吗?
现在的民航客机基本可以实现从起飞到降落的完全自主飞行。现代民航飞行员,更多的是管理飞机而不是驾驶。不仅是民航客机,一般的小型通航飞机也是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只不过起降还需要飞行员控制。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平时出行乘坐的民航客机,本身具备无人驾驶自助飞行的能力,而且在飞行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是自动驾驶,只是飞行员始终坐在驾驶舱内管理飞机而已,并不实际操纵飞机。
题主问的,应该是未来作为个人通勤的小型飞行器。这个不用太担心,现代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小型飞机的自动驾驶完全够用了。用户更多的是要客服心理这一关😊
说句难听点的话,国内一部分通航飞行员的实际水平,还不如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呢。
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军迷哨所为你回答问题,无人机的发展很多人都认为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技术,但事实上无人机的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无人机的诞生早在1917年就已经出现,已经有101年的时间,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有人机和无人机的研制,可以说基本处于同一个时间段,如果再追溯到研究史,1914年英国科学家就已经提出相关的概念。
但是在那个年代,无人机技术显得要比有人驾驶飞机难的多,上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曾希望无人机能辅助军队进入战场,但因为技术限制的原因,没能实现这一目标。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才将无人机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大量无人机孕育而生,主要都是以侦察无人机为主,基本不具备打击能力,航向通过程序设定来执行,飞行轨迹也非常单一,当时我国上空就成了美国无人机的天下,经常飞来侦查,特别是火蜂无人机,侦察最为频繁,当然当时中国也打下来好多架,为本国无人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无人机研究可以说也起步非常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具备制造无人机的能力,再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已经成为无人机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大疆无人机更是占据了世界百分之80的民用市场,彩虹无人机主导了军用无人机市场,并且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处于开发状态。
无人机的发展从单一模式,转向了多领域多功能方向发展,体积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滞空时间和飞行距离也更长,军用无人机更是具备了侦察和打击的能力,民用无人机应用到了防火,反恐,测绘等方方面面,未来还将实现有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和自主作战的能力,无人机在未来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中国将成为世界无人机发展的领头羊。《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1917年,英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并试图用其执行军事任务,但未成功。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苏联将无人机作为靶机使用,多由无线电操作的活塞式模型飞机改制而成。4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线电遥控技术的发展和对靶机技术要求的提高,无人机研制规模迅速扩大,美、英、苏等过都成功研制了低空、低速的小型活塞式靶机。
50年代,无人机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其研制重点是高亚音速和超声速靶机,并开始研制无人侦察机、无人研究机。主要型号有美国的“火蜂”Q-2C,英国的“金迪维克”等。60年代,无人机的研制重点转向无人侦察机,同时还出现了无人超声速高空靶机和诱饵机、电子干扰机等。主要型号有美国的“火蜂”BQM-34E、AQM-34等。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
▲图为当时美国瑞安航天公司研制的一系列无人机
70年代,实时遥控无人机出现了,由操控人员在地面或空中通过电视摄像机、数据和图像传输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实时遥控。中东战争中,无人机成功执行战场侦察、目标指示和雷达诱饵等任务。1982年,以色列空袭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导弹阵地时,无人机和有人驾驶飞机及其他兵器协同作战,显示了极大的使用效果。
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无人机在多场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发挥作用,2001年10月,美国的“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用机载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开创了用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先例。未来,无人机作为军事智能化的主要力量,将在智能化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核能制造一架巨型飞机,它能否秒速上万米,永久续航,无人驾驶?
核能在推动力是超强其它某种原料。但在每秒钟上生万米,而是永久续航无人机,这个在威力上,奈久方可做到,范是核动力发射某种航天某种东西。核能只做到预订轨道在由太阳能发电接着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