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反弹,是迎来拐点还是回光返照?
这一周,猪价反弹态势确实非常猛,在收复5元/斤关口后,不到一周的时间,猪价已经暴涨至5.5元/斤附近,部分地区开始冲击6元/斤,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还是需要理性对待本次猪价反弹。
此前,已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近期猪价的反弹并不是真正迎来拐点,但也谈不上是回光返照,可以视为阶段性的反弹。
实际上,5月猪价反弹是早在预期之内的,之前也有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猪价在连续大跌后,会迎来一个反弹,而考虑到去年底是全国禁养清退的最后期限,加之去年冬季低温降雪等天气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影响尤其是仔猪存活率的影响,加之1季度猪价大跌市场集中出栏等因素综合影响,5月很可能就是行情扭转的节点。
而确实,5月以来,生猪出栏体重下降,局部猪源出现偏紧态势,加之猪价已处于5元以下的极低位,养殖亏损严重,市场盼涨意愿强烈,在猪价低位盘整半月后,局部地区出现反弹苗头,随着涨势的确立,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养殖场惜售挺价情况突出,而对于屠宰企业而言,大企业在1季度低价吸纳不少库存,如今猪价上涨,对于屠宰企业来说也并非坏事,屠宰场提价收购,短期内猪价还可能继续上涨。
但本次猪价反弹仍只能视为反弹,而不是行情的反转,市场产能刚出现去化迹象,大企业扩产仍在继续,后期供应压力仍将继续加大,猪价仍将再度承压回落。而如果本次反弹时间持续较长,必然将延缓市场去产能进程,对于后市来说,也未必就是好事。
当然,目前猪价仍处于低位,短期继续上涨概率较大,养殖户可适当压栏,但一定要把握好出栏时机,不可过度惜售,加大后期风险。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
首先针对于猪价的上涨还是下跌没有哪位专家或者学者可以说的很明白。因为猪价受到政策,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就比如上段时间为什么猪价的价格会大幅下降呢,我个人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春节后很多人的猪肉消费还有消费完全,导致猪肉价格下降,另外比如天气变暖,导致消费萎靡。
最近猪肉价格上升,主要原因就是春节后期间储备的猪肉消耗完全,再加上中美贸易战,导致我国对于进口猪肉加收百分之二十五的进口关税。也会导致国内的生猪价格走高。
所以对于未来的生猪价格是否是上涨还是下降,我们不能看以前的经验要好好观察未来的市场情况,尤其是国家政策的影响。我觉得根据最近几年养猪巨头疯狂扩张的结果,未来一到两年,会出现养猪业出现亏损情况但是由于环保的政策影响,也会导致生猪价格保持稳定。
牛博士:今日新农人签约作家,“田管家”农技问答专家
先说我的结论:暂时属于回光返照,在经历短时间的涨价后会再次下跌,当再次出现反弹时就是真的迎来了拐点。
目前属于回光返照
细算一下,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碰到猪价下跌大部分养殖户的第一反应是压栏,猪价越低压栏越狠,当大家都不出栏生猪的时候市场就会出现短时间的供不应求,屠宰企业只能提价收猪,就出现了短时间的猪价回升,也就是回光返照。
猪价回升不久后就会再次下跌
屠宰场提价收猪,养殖场就会加紧出猪,使原本就很脆弱的供需关系再次被打破,市场短时间转变为供大于求,屠宰场自然会再次压价收猪,猪价下跌。
再次下跌反弹,就是拐点
当猪价再次下跌时,周期已经拉至很长,大部分养殖场是无法承受如此长时间的压栏的,再借着猪价回升之势,很多猪场都会把合适体重的猪安排出栏。当前期压栏猪都出栏后再次表现供不应求时就是真的供不应求,也就是迎来了拐点。
我能做出如此判断的依据就是生猪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目前依然是供大于求,生猪的回升是屠宰企业提价试水,刺激压栏猪场出猪,还是希望养殖户理性对待这次涨价,这波涨价不会存在很长时间,养殖户一定抓住机会该出的猪出完,不要压栏了。
文/果然悠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周六到本周一,猪价跌势引领者,吉林省3月24一26日猪价上涨,让很多人以为猪价迎来转折点,难道养猪人的春天又回来了吗?
当然不是。近入2O18年,东北三省猪价直线下滑,从元旦前7,5元,一下跌到4,6元/斤,全国生猪也紧随下跌,而且跌势仍在继续,3月27日,据猪e网监测31省市自治区,有22省市区继续-下跌,广东四川与昨日持平,7省市区上涨,吉林也在下跌之列。前几天吉林生猪价格上涨,可能是受局布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触底,许多养殖户不愿出售生猪,另外受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中国23日宣布对美国猪肉增加25%的关税,引起生猪局部反弹。
目前全国生猪存栏量仍然巨大,屠企压价仍在继续,短时间内全国大范围反弹的可能性还不大。因天气等其它原因局布短时间反弹都是可能的。饲料价格上涨,粮价上涨,主产区猪价都已跌至5元以下,猪价继续持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可能会出现动荡期,猪价上涨还需很长一段时间。农户不要指望清明节猪价有上涨空间,每次节假日售猪人都多,加之节假日生猪运输费增大,跌价的几率很大,因此有人总结出,猪价逢节必跌的经验。以上仅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2019年你对于汽车市场有什么预测?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表现销售疲软,预计三十年来首次出现零增长,但不会是下滑和断崖式萧条。汽车制造商应该为低迷做好准备,这将因进口汽车关税降低而变得复杂化。
中国汽车制造商协会(CAAM)在中国湖南省长沙举行的行业会议上表示,2019年中国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将达到2360万辆,与2018年销量相同。
2019年的整体汽车销量将达到2800万辆,与2018年的销量相当。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执行董事贾新光表示,“这是近3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首次实现零增长。” “去年11月,国内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滑,这种下滑将在2019年继续,但并不是很多汽车制造商都为此做好了准备,”他说。
CAAM的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销售一直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长放缓,缺乏消费激励措施以及收紧汽车购买限制阻碍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虽然中国同意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但作为进一步向外国公司开放市场的努力的一部分,进口汽车的数量仍然非常有限,外国汽车经销商也应该为不温不火的市场做准备。
2019年汽车行业面临了即将到来的国六排放,各大品牌都在研发新能源车型,面对市场的变化,都在增加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来提高自己的性价比,从而使的销量增加来赢取自己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