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冲毁的40亿大坝真的用土建的吗?还是比如说侧面用来堵水的,有了解实情的吗?
从新闻图片看,那是一座土石坝。土石坝就是用土-石作为主要材料的大坝。且是心墙坝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土就是大坝的主要材料,中部是粘土心墙。
从技术层面没有任何问题,目前国内有261.5m高的糯渣渡大坝就是砾石土心墙坝,监测和检查结果均表明大坝运行状况非常不错。心墙坝本事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坝型。
出现溃坝的情况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水位没有控制好,土石坝坝漫顶即溃坝。也有可能是蓄水速率过快,大坝发生冲刷破坏。也有可能是渗漏过大,引起溃决。
印度花40亿造的世界第一大坝?
印度的发展确实是比较快速的,但是他们喜欢什么都和中国比较,甚至还自认为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过了中国,比如他们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建造的超级大坝,萨罗尔大坝,印度修建好这座大坝之前就扬言比中国的所有大坝都好,还说比中国三峡大坝强三倍。

这座超级大坝总投资40亿元,总灌溉面积为179.2公顷,水库可以容纳58亿立方米的水,正式因为这座超级大坝,认读音民趾高气昂,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大坝巨星开启仪式的那天,才第一次开闸放水,就崩塌了,淹没了当地的人民,还有附近的田地庄稼都受到了破坏。

这座大坝的成本非常高,修建时间也长达29年,然而仅仅只用了4秒钟的时间久瞬间崩塌了,据说这座大坝的修建材料是土,而中国花了几千亿才修建出了三峡大坝。
印度超级大坝决堤原因?
印度超级大坝决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雨、洪水和水压的压力过大,导致大坝结构失效或破坏。此外,也可能是由于设计和施工缺陷、管理不善、差劲的维护和监测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情况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大坝的安全性和管理,确保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印度干旱,为什么印度不大力搞水库建设?
干旱是印度农民的天敌,一场干旱就能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水库可谓是印度农民活下去的希望,然而在精英的漠视和修建水库的重重困难之下,农民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也遭遇破灭。
印度全国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而中国只有600毫米,印度降水量是中国的两倍还多,按理说印度干旱情况应该比中国好才对,但实际上印度的干旱情况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档案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印度全国有5650位农民自杀,2015年该数字上升至8007位,一年之间,自杀农民人数上涨了42%,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气候干旱。
印度次大陆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六到十月是雨季,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这几个月印度几乎天天下雨,瓢泼大雨十分常见,以至于大街上洪水泛滥成灾。
除了雨季之外的其他时间,则基本上以晴天为主,一滴雨也见不到。尤其是在每年的旱季三月到五月之间,一方面大半年没下雨,另一方面气温却越来越高,日常最高都有40多度,蒸发量越来越大,高温少雨导致干旱情况越发严重。
此外最近一二十年,气候异常现象也频频发生,五月是旱季最后一个月,老百姓盼望着雨季赶紧到来,但是由于大气异常,季风推迟的情况屡次发生,降水滞后导致旱情火上浇油。
干旱使农作物歉收,大量农民面临破产负债累累,不说维持基本生活,连吃饱饭都成了奢望,走投无路之下,农民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印度的夏天非常热,四十多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许,其它地方的人早受不了了,但印度人还是能扛。当然,有些身体欠佳的,热死也是时有出现。
太热,容易引发干旱。没错,印度就是个那个非常干旱的国家。
但,他们国家的降雨量却不少,足足是中国的两倍。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大力搞水库建设?
印度2019年的GDP总值在2.9万亿美元左右,现在世界排名第五。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看起来好像还行,但是,印度花钱的地方太多。
一方面要让印度制造业崛起,这得要花钱,但花了钱,效果还没显现出来。
二是要大搞军事投资,也许在印度人看来,可以穷一点,但拳头一定要硬一点,可惜,自己国内的军事工业太弱,只能依靠大量进口,这又是一笔大投资。
三是还要抓城市、路桥等基础建设,可惜钱投了,但投入有限,效果不大。
在印度9年了,一直从事基建工作,但对于水库等并未涉及,所以发言权不多,也为深入了解过印度水库建设。不过可以分享一件事,或许可以映射出答案。
有一次,我们有幸拿到了一份PPT,是关于建设一个大型水库的公开版。看到一半彻底震惊了,惊叹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精美的PPT。就连颜色区分都是看上去那么的和谐分明。动画做的比国内的动画片“喜洋洋”都要精细不知道多少。不要说印度人了,连我看的都热血澎湃,这个必须成啊。
但是,大概一年之后吧,我问起一个朋友有关这个工程的进度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工程队一年前已经入驻了,但还未开工,具体原因不明。
虽然,长时间在印度工作,对这样的回答见怪不怪了,但还是不得不佩服做PPT的团队人员。我可以说,在PPT这方面,我们的确落后了。
当代世界大国中就属印度最为奇葩,印度这个国家自然条件并不差,它的年平均降水量可是东方大国足足的两倍,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印度境内。然而让人想不通的是对于印度而言,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你若晴天,便是干旱。印度的干旱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每逢旱季,印度许多地方的人吃水都成为一个困扰政府的大问题。
从常理上说,印度这个国家应该不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的呢?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不同,四季存在明显差别,可以分为雨季(6~10月)、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几个季节有明显不同, 简单说就是旱时旱死、涝时涝死,季节降水量不均匀。
多年来,印度政府忙于活稀泥,对于基础建设得过且过,像发电,修建水库等等都是凑合着来。印度人好像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无限的军备竞赛中去了,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各种任性买买买,而在国内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却是一省再省。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印度政府下定决心投资水利建设,他们的水利工程不拖个十几年也建不起来,这个和印度的政治体制有关。
印度的政治制度过分强调民意,使得政府在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畏手畏脚,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那种效率。众所周知,修建一个水库或者大坝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牵扯到了民生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上的各个环节予以配合,选址,设计,征地,搬迁,建设各方面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开展,然而,这恰恰是印度当代民主制度所最为欠缺的。
就拿征地来说,这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首先,印度政府决定建设水利工程,他们首先要做通地方政府的思想工作,这个应该属于normal难度,毕竟许多地方政府和总理同属一个阵营,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就算是敌对阵营,这些政治家也知道轻重。一般不会阻挠。
真正的困难是在搞定地方政府之后由于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政府还得继续和一个个土地所有人进行公关,这可是妥妥的地狱模式!绝不比关二爷当年过五关斩六将轻松。因为这个事情牵扯到了土地所有人自己的根本利益,谈判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这边按下了葫芦那边又起了瓢,很难达成一致,这样就会极大的贻误战机。简单点说就是不具备强拆能力。
同样是民主国家,韩国和印度就截然不同,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度很高,他们对于国家有一种主人翁精神在其中。所以他们的办事效率就相对较高,而印度这个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是困扰印度发展的两大问题。
同时,印度国内还有种姓歧视问题,这就使得印度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大打折扣,国家认同感不强,所以印度人民在遇到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国家工程时很少主动考虑国家利益,几乎都在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印度人做事拖拉,难做大事的一个原因。
谢谢邀请。印度“奇葩”的地方除了杂耍式的阅兵仪式,印度在一些基础建设上的落后与拖沓也是很明显的奇葩例子。
21世纪前20年,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非常迅速,成了亚洲,乃至全世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莫迪成为总理的这几年,印度展现了它的强硬一面,购置了大量军事装备,不断向外展现实力。
但印度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取得长足提升,特别是关乎老百姓基本需求的水资源,印度依旧是在干旱季节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印度是典型的热带疾风气候,涝季就大涝,而旱季就万物干枯,旱季印度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上水。
印度早就认识到旱季缺水的问题,建造水库,但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不强,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加上印度政府的心思主要放在了展现军事实力上,印度的水库建设一直很缓慢,而且还有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旱季极为干燥的天气,以及印度并不得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合计造成印度如今旱季水资源不足的局面。
印度为什么不大力建设水库?还记得印度用泥巴石头建造大坝最终垮塌,以及近日印度西部坝破导致损失惨重,最后甩锅螃蟹的事么?
虽然建设水库的确是一种缓解水源缺乏的重要方式,印度为何不大力发展呢:
- 第一,匮乏相关的建设资金;
- 第二,本身缺乏相关建设技术;
- 第三,自然原因所致,水库也是杯水车薪。
虽然多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的确引人注目,但迄今为止,整个印度只有四分之一人口能够用的上自来水,大部分的印度人口都是使用地下水。这种情况不仅是偏远乡村,即便是城市也非常普遍。每年印度因为缺水、水污染致死的人口超过20万之巨。
印度并非不想建设水库,而是无奈。众所周知,建设水库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印度大部分的邦(省)财政状况都不咋滴,常年囊中羞涩根本无力支付建设水利工程的巨大花费,以及安置库区移民、对淹没地区的赔偿等。
尽管印度在航空航天、核工等领域建树颇多,尤其还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工程强国,但印度终究是个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总体仍旧落后。印度没有财力请外企建设水利,而其自身也没这个科技水平。
直到今天,印度水库的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一个零头,不仅数量少,且规模很小。印度最大的特里水库储水量也只有26亿立方米,而别说三峡、青铜峡等,就是松花江上的丰满水库其库容也超过了100亿立方米。
除了缺钱缺技术,印度的自然原因也是阻碍水库建设的重要原因。印度地势普遍平坦,缺少建设水库的天然地势条件;其次,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极端天气众多,不是非常炎热就是暴雨洪水,普通水库于印度而言,作用并不是很大。
以这次印度大旱为例,印度全境91座水库中有65座的储水量还不到设计库容的20%,有7座完全干涸,仅有2座水库的储水量超过了当初设计库容的四分之一。印度干旱时期极度缺水,即便在雨季将水库存满也坚持不了太久。
2017年的6月份,印度首都新德里,平均温度高达46摄氏度,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出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画面:
在干旱最为严重的印度南部地区,一条饥渴难耐的眼镜蛇竟跑到村子里寻水,还老老实实地喝着当地一位好心村民喂的水。要知道,眼镜蛇一般不会和人类正面接触。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热浪更是席卷整个印度,最高气温竟高达50摄氏度。
高温天气使印度各个地区严重缺水,在印度金奈的大水库已经临近干涸,水位已经降至印度金奈70年以来最低值。
而据气象专家分析指出,2019年印度自来水供应已经减少40%,更有许多城市居民每天只能有15分钟的接水时间,许多饭店、餐厅已经关闭,有的甚至开车去50公里外的地方寻找水资源。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印度发生了一场无骨病事件,水库周围600位居民受难,而使印度居民惊恐的不是这个数据,而是这个病的本身。
所谓无骨病,就是患者腿部逐步弯曲,并且不能伸直,导致患者终身残疾。
无骨病事件至今未寻到病因,也无解药,而相关专家猜测,这是由于印度地下水污染严重所致,但是具体原因仍然不确定。
这种无骨病本来就让印度人民心里面有了阴影,再加上印度水库曾造成河水暴涨导致居民死伤事件的不断发生,致使印度水库周围居民产生了抵抗情绪。
印度水库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还包括技术问题,因为豆腐渣工程将印度耗时42年、耗资约22亿人民币的水库工程,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而这一切,却被印度政府归结在老鼠身上。
印度大坝垮塌后重建了吗?
重建了
印度大坝工程是印度最大的水利设施之一,它实现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平衡,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据评估,该工程将提高当地100万公顷农业用水供给水平,使河流、湖泊和农田的水利设备受益,并将为当地提供能源、饮用水和改善生活方式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