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深夜提醒近期谨慎前往巴基斯坦,非必要不驻留、尽快离开,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巴基斯坦一直受到恐怖主义的骚扰,而且因为部落势力并没有被中央政府控制,时不时就出现各种风险!
之前,我国在巴基斯坦的基建公司就出现过大巴车被炸的事件,而针对清真寺的恐怖袭击也从未断绝!
所以,无论是出行旅游,还是在巴经商,还是要注意外交部的这些提醒,注意个人安全
巴基斯坦与中国接壤,比邻印度,人口上亿(2.3亿)。长年接受中国援助,关系铁,简称--巴铁。不知何故?巴农业工业大部依靠进口,国内无大的支柱产业则外汇空虚。民众吃不饱,生活用品不足。坑太深太大,我国的援助,真像连个响都听不到,还是毛主席那句话,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己不努力,白搭。巴基斯坦没危机感,印度紧着发展,虎视眈眈盯着越来越落后的巴基斯坦。党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化农业太英明了!
前几年一直都很看好的巴铁,貌似在最近两年,热情已经逐渐地退却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关系都没有永远的友谊,一切美好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关于这条深夜通知,老李分析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
因为是深夜发出来的消息,可见事件的突然性,紧急性,毕竟一般的事件白天工作日或者工作时间发布通知一下就好了,深夜通知还是需要警惕谨慎起来的。
第二:持续的时间不会太短
并不是几个小时的隔离,也不是几天的不出门,而是直接离开,可想而知,事件的严重性,人身安全已经不受保障了,即使两国曾经有着很好的建交关系。
第三:反映出了我们国家的强大与安全
主要体现在能够及时收集信息,防范不安全的事件,以及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在异国他乡的人们,这是许多其他国家所不能做到的,最近整个世界格局都很动荡不安,小日子火山、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加冲突、俄乌冲突等等,我们的祖国已经很强大了,能够给我们充分的安全保障和庇护,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做不能够做到的。
所以,综合来看此时的巴基斯坦将面临5种可能性的发生:1.特殊性灾难的预判:毕竟地震或者火山喷发等不可人为的天灾,如果我们这边提前得到了一些消息,这个只有撤离才能够避免;2.政变: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发生冲突政变也是很有可能的,到尽早的撤离,是保证时候安全是一定没有保障的。3.冲突:现在的世界格局很动荡,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武装分子也是很大的不安定性,对于一些不确定性来说,这个时候,尽早的撤离是明智的,一切求稳。4.我们两国发生矛盾:这种情况我们的公民在那边就将不受到保护了,甚至被抓起来当做人质的风险还是有的。5.出现了严重的变异株:疫情还没有结束,如果那边出现了多次疫情爆发,国民在那边得不到很好的防护或者这治疗,那么一旦归来携带特殊的变异株,无疑对我们国内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外交发出来的东西都是十分谨慎的,所以也是有可能听从安排,及时的抽身,找到一个安全的区域,我们的国家永远是你最温馨的港湾。
诚邀,几个关联词语分析下
1.深夜提醒:突发某种致命事件、危及人身安全是必然的;
2.近期谨慎:这段时间尽量不要来,因为事件还未解决,还会发生的可能;
3.巴基斯坦:我们知道巴铁,显而易见的分析出根本原因政局动荡、反华武装出现;
4.尽快离开:可能事件的发生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掌控。
以上
事实上,去年开始,全世界就不怎么太平了。
原因嘛,就是美国的QE/QT…毕竟他还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要把世界经济往沟里带,谁都拉不住。
一手导演俄乌冲突,一手大幅度加息,嘴巴还到处挑事,目的只有一个…
全球吸血。
巴基斯坦存在的问题很多,去年一场大水,深受灾害。
加上美国的加息,本就脆弱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简单来说就是
社会面流通资源减少→生活水平降低。
当生活水平低到难以维持生存,事儿就大了。
我们,还只是处于有人抱怨的阶段。然而很多国家,已经是被掘了一个大坑了…
北溪管道,大家都知道管道运输成本最低,而且还是一个舔狗送过来的… 我们欧洲的朋友愉快地过了一个冬天,但是,背后的故事可能却有点心酸。
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出口天然气价格高点大概400美元/千立方。折算一下,20万立方算比较大的LNG船,也就是美国一艘船的LNG,其实就相当于8万美元×液气比625约合5000万美元俄罗斯价格…而美国卖的2.5亿…
据悉,德国已经砸了2500亿,整个欧洲砸了万多亿,已经不能算吸血了,嫌效率低直接改高压水泵抽了…
突发!巴基斯坦即将降低和印度的外交关系!并中断双边贸易!怎么回事?
这是巴基斯坦对印度废除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回应。
8月7日,巴基斯坦《论坛时报》称,巴方决定降低与印度的外交关系,并且暂停双边贸易。此项决议出自于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议,参与者为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参联会主席、陆军司令等巴军方高官。
根据报道,巴基斯坦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回应印度。在8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在议会上宣布,宪法第370条将被废除,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将会重组,并分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另一部分是拉达克,后者不设立法机关。
由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是印度唯一穆斯林占多数的邦,与印度主流信仰印度教有较大差异,为维护当地民众的利益,故印度宪法370条规定,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可以拥有自己的宪法,以及除国防、通讯和外交以外的决策权。
故巴基斯坦的回应,可以说穆斯林之间的互相帮助,就类似于土耳其对于加沙的支持一样。但是,巴基斯坦的回应却是非常谨慎的,两国之间曾经兵戎相见过,印度自然不在乎外交等级降低。两国之间在2015年贸易额度仅为24亿美元,对于印巴两国都是毛毛雨。
故从这个角度,巴基斯坦的回应是相当乏力的,显示出印度废除宪法370条,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并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巴基斯坦的回应措施更多的显示的是道义需要而非是利益需要。至于巴基斯坦为何采取这种回应方式,这需要从印度总理莫迪究竟要做什么谈起。
2019年,莫迪在竞选中承诺建立一个“新印度”,让印度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由于印度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崛起之路是有迹可循的,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所经历的时间。
在1868年,日本经过倒幕战争,击败了日本各地的幕府势力,树立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统一了全国税收制度,推动了维新运动,使日本逐步成为世界强权。在1871年,普鲁士经过三次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皇帝,也正是同一年,德国颁布了统一的税收制度,取消了境内各邦国的很多权力,使中央集权的程度大大提高,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邦国林立的状态。
所以,从德国和日本的历史可以看出,创立一个新的国家,都需要从中央集权和统一税制两方面入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目的是整合国内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而统一税制,则是为了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一个十亿人口的市场,足可以孕育出超大规模的公司。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英国殖民者的“杰作”,由于宗教信仰的重大区别,两国关系势如水火,可谓是不共戴天。从国力上看,印度具有绝对的优势,除了人口众多(只比中国少一个亿),印度的科技发达,军力庞大,全国都是印度教的范畴,可偏偏是查谟·克什米尔(印控地区)却是穆斯林居多,与巴基斯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次印度武断行事,一口水吞了该争议之地,怎不让巴国大怒,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关系如同雪上加霜,两国贸易更是难上加难。巴国是中国的传统友邦,无论从道义还是友情,我们都站在巴铁兄弟一边,反对印度的贪婪,反对印度的任性妄为!难为了巴铁,被印度近百年的霸凌,如今有了中国的强大支持,终于可以和阿三分庭抗礼拍案叫板。印度这一次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定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印度行动太过突然,巴方应对需要反应时间。而降低与印度的外交关系,中断双边贸易是巴方第一步应急反应。下步动作主要取决于印度的具体回应和国内民意情绪。
先简要回顾事情发展经过:
2019年8月2日,印度以防范打击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为由,向该地区增兵2.8万,暗中接管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主要行政机构,软禁该地区领导人。
8月5日,印度突然对外界宣布废除国内现存宪法中第370条,取消印控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并将其改为印度直辖区。印度宣布此项决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8月7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紧急招集国家相关部门展开安全会议。会议决定先以降低与印度的外交关系(撤回本国驻印度大使, 驱逐印方大使),暂停双边贸易往来。
在印度宣布废除查谟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后的第二天,为防范骚乱,印度在该地区实施严厉的宵禁政策,但依然遭到不少人抗议。
8月7日,印度在镇压克什米尔地区行动中抓捕100人,动用催泪瓦斯与爆震弹驱逐抗议者,遭成多名抗议者受伤送医。其中一名抗议者在被警察追捕过程中不幸坠河溺亡。
近两日,西方媒体也高度关注,许多媒体大篇幅报道。《华盛顿邮报》以“现在是莫迪政府的最黑暗时刻”为标题发表社论称:“这届印度政府正将印度推向危险境地,印度政府此举令印度不民主、不稳定”。社论还称,废除克什米尔的自治地位,完全不顾当地居民的情绪和感受,使得当地脆弱的平衡崩塌,后期必然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对于巴方的反应,其实用“突发”一词完全不合适,因为这一切都在众人的预料范围之中。
通过降低外交关系和中断经贸关系,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处理与敌对国家常用手段,而一般一旦用上这种手段,就意味着离战争不远了。
由于印度提前通过精密筹划,以掩人耳目的欺骗手段,将2.8万人的兵力部署到克什米尔。印度宣布之前,显然巴基斯坦没想到印度敢玩这招,所以也没有对印方行动进行战略研究和预判。